为什么给域名备案:一个流浪站长和自我和解的修行
一、从“域名囤积癖”到“被迫稳定”
去年冬天,我盯着我Cloudflare仪表盘上的十几个域名发呆——这些域名花了我不少钱,从特别喜欢的主持人克拉克森的啤酒的“hawkstone.cn”、猫和老鼠的“atomao.com”,再到“极品”的“org.srl”,有的因为“名字好听”买下,有的因为“后缀独特”冲动消费。最离谱的是有个域名只因为和某网红ID谐音,我就幻想它能升值……结果呢?它们像一堆过期杂志堆在角落,每年续费时都让我肉疼。

那时候的我,像极了逛菜市场的老太太:看到新鲜菜就想买,回家才发现冰箱塞不下。直到某天,朋友一句话点醒我:“你这网站三天两头换域名,用户记不住,搜索引擎也懒得搭理你。”确实,我的博客流量始终卡在日均200IP,评论区总有人问:“博主你是不是换网址了?”

转折点出现在去年12月。我在某技术论坛看到个帖子,楼主说自己用国内服务器+CDN后网站速度飞起,但评论区有人泼冷水:“备案就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,想干啥都不行。”那天晚上,我查了整整三小时资料,发现两个残酷现实:
- 如果不备案,链接分享到国内平台处处受限,就算是com域名,在微信如果访问量一大就会被阻断;
- 如果乖乖备案,那么博客就要关闭评论(交互式网站备案很麻烦),而且不能盈利,挂个AdSense广告都不行。
于是,今年一月,考完期末放假的第二天,我咬牙点开了阿里云备案系统。
二、备案到底有多麻烦?我的真实踩坑记录
都说备案是“互联网上户口”,我几年前在家长帮助下在腾讯云备案过两个域名,但实际操作起来更像考驾照:理论简单,实操一堆坑。

第一阶段:准备材料(耗时2天)
- 身份验证:要自拍录一个验证视频,大声朗读“我是xxx,此次备案主题为xxx,我愿意为信息准确性负责”,家里或者旁边有人的话真的很尴尬;
- 域名合格:必须是国内平台实名注册的域名;
- 最坑爹的环节:填写网站名称。基本上有实际意义的名字都不能用,最后看域名谐音“凡人之思”凑合通过。
第二阶段:阿里云初审(耗时10分钟)
出乎意料的快,我晚上七点提交初审,不到十分钟就接到了初审电话,我因为有备案经验信息填的应该是没啥大问题,打电话的也变成了机器人(貌似),就是问问你是不是本人,然后初审就通过了。
第三阶段:工信部短信核验(1分钟)
收到验证码后,需要在24小时内到工信部官网输入,这一步反而最简单。
第四阶段:公安备案(耗时7天)
很多人以为工信部备案完就结束了,其实还得去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提交公安备案。我们这里的网警给我打电话确认了一下网站用途之类的就给过了,如果想备案交互式还要提交后台审核之类的证明,可能还要线下办理,我是真懒得整了。
全程下来,从提交到拿到备案号用了一周,比官方说的20个工作日快了点。拿到“辽ICP备XXXX号”那天,我把它做成金色徽章挂在网站底部——别说,还真有点“持证上岗”的踏实感。
三、备案后的真香现场:速度、省钱、祛魅
1、速度飙升:从又拍云到多吉云的折腾
备案一通过,我立刻申请了又拍云联盟,通过之后换上了国内cdn缓存最后通过阿里云的分地区解析,组成了国内用国内cdn,国外走cloudflare的架构。原以为只是延迟降低,没想到效果堪比绿皮车换高铁,配合上明月登楼站长分享的合理的CF缓存规则,命中率基本稳定百分之90以上,全球平均延迟都在10ms上下甚至更低:

- 又拍云CDN时期(2025年1-3月):
全站图片压缩+免费SSL证书。但有个致命问题——免费套餐每月只有15GB流量,节点也只有三个(一个运营商一个),也不知道是没花钱区别对待还是为啥,我有种又拍要倒闭的感觉(我瞎猜的,又拍没倒闭),就搜寻别的了。 - 转投多吉云CDN(2025年4月至今):
看中它腾讯云节点,每月免费20G,除此以外对象存储啥的也有很大免费空间,并且开了挺长时间也有大客户,1GB流量0.11元,就切过来了。改造后明显速度延迟提升了,如果有要用的可以到我博客底部找链接(狡猾的affman露出原形)。

2、被迫省钱:域名“祛魅”计划
以前我总觉得“好域名=成功一半”,沉迷抢注短字母、双拼。备案后想换域名?得重新提交备案,至少等20天。这种“强制冷静期”反而治好了我的冲动消费:
- 去年囤的域名陆续到期,只续费了主站用的.com;
- 省下的钱买了套正版Wordpress主题,评论区终于不再有人吐槽“网站像2005年的QQ空间”;
- 最意外的是,备案域名后国内搜索引擎开始收录,有的甚至是热门关键词的top1,访问量上来不少,当然我没有特别优化百度,现在真的有用百度还会看网页博客的人吗。
3、隐性福利:从“野站”到“正规军”
- 微信打通:不管怎么分享,再也没有屏蔽现象;
- 联盟过审:申请某家联盟时,对方一看备案号就秒过,不像以前还要提交服务器租赁合同;
- 意外之喜:备案完就算解析到cloudflare,国内解析成功率也有提升。
四、给犹豫者的建议:备案不是枷锁,而是安全带
如果你还在纠结“备案太麻烦”“不想被监管”,不妨想想这些:
- 法律风险:没备案的网站就像无证摊贩,城管一来就得收摊。去年有同行因为服务器IP被污染,不得不去各个搜索引擎站长平台提交换域名麻烦至极;
- 机会成本:国内CDN虽然没有赛博活佛CF那么良心,但也有很多实惠可负担的,一台2核4G的云服务器年付才99元,省下的钱够买多少篇优质教程?
- 心理成本:总担心网站哪天突然打不开,这种焦虑感才是最耗人的。
当然,如果你只想“玩票”,那随意。但真要长期运营,备案就像系安全带——过程有点勒,关键时刻能救命。
后记
昨天整理书桌,翻出去年囤域名时写的计划表,因为运气好短时间卖出了两个域名,在porkbun上原价10刀买的域名赚了一百多刀,就有了“靠卖域名月入过万”的幻想。现在再看备案号,突然觉得:限制有时候不是牢笼,而是让你聚焦的聚光灯。至少这一个月的暑假里,我没再折腾域名,反而做了更多有意义的事,开阔了眼界,认真复习了今年到来的高考。
哦对了,那台99元的阿里云服务器,续费时发现老用户优惠只有2年。果然,套路还是那个套路,但至少这次,我的网站稳稳地站在了阳光下。
赞
为什么需要第三方图床?
[…] 为什么给域名备案:一个流浪站长和自我和解的修行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