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are

从主路由到旁路由:我与R2S软路由的爱恨情仇

和大家聊聊我最近的一次网络折腾经历,我把家里的R2S软路由从主路由改成旁路由的全过程。说实话,这一路走来真是五味杂陈,有无奈、有探索,也有最后的释然。希望我的故事能给那些也在家折腾网络的朋友们一些启发。废话不多说,咱们直接进入正题。


问题的发现:周一早上的“网络灾难”

事情得从一个普通的周一早上说起。那天是五点十五,我刚从床上爬起来,迷迷糊糊地拿起手机,想刷刷新闻醒醒脑。结果,WiFi图标上一个大大的感叹号,网络连不上。我心里咯噔一下,赶紧打开电脑,登录到R2S软路由的后台,想看看是怎么回事。

后台界面显示,软路由压根拨不上号,网络连接完全断了。我的第一反应是按照老办法来——拔电源重启。以前遇到小问题,这一招基本都能搞定。于是,我麻利地拔了插头,默默数了十秒,再插回去,满心期待地看着路由器灯重新亮起来。然而,重启完后,WiFi还是连不上,问题一点没解决。

那天早上我得早起去上学,时间紧得要命,算下来只剩不到10分钟。我一边抓耳挠腮,一边决定不能就这样放弃,得赶紧查查原因。我打开了软路由的日志页面,开始一行一行地翻看。刚开始,我没看出什么端倪,日志里那些术语看得我头晕。就在我准备放弃的时候,突然发现一个诡异的地方:每条日志的时间居然都是2016年!

这是我周六回家趁浏览器还有缓存赶紧截的

这让我瞬间清醒了不少。我赶紧跑到“系统设置”里,检查了一下openwrt的系统时间,果然,时间完全错了,停在了好几年前。我心想,这可能是问题关键。于是,我点了“同步浏览器时间”,保存设置后,奇迹出现了——网络恢复了!我松了一口气,心想总算能正常用网了。

但好景不长,没过10分钟,家里所有设备又断网了。这次的情况更严重,手机、电脑上都显示获取不到IP地址、网关地址这些信息。我彻底懵了,但时间不等人,我得赶紧想个办法。我灵机一动,试着把设备的IP改成静态IP,手动填了个192.168.2.100,网关和DNS都设成192.168.2.1。试了一下,居然能上网了!虽然这只是权宜之计,但我也没时间细究,赶紧给家里几台常用设备都设了静态IP,然后抓起书包匆匆出门上学去了。


临时解决方案:只能救急,不能长远

周一那天,我虽然用静态IP勉强让网络恢复了,但心里清楚,这不是长久之计。手动设置IP多麻烦啊,每次有新设备连进来都得折腾一遍,太不现实了。整整一周,我都在惦记着这件事,决定周六回家后必须彻底解决。

周六一到家,我就一头扎进了软路由的管理界面。这次我更仔细地检查了日志,想找出问题的根源。翻了一会儿,我注意到一行报错信息:dnsmasq因为配置的中国IP文件出了问题。我愣了一下,突然想到,openwrt的DHCP服务是靠dnsmasq运行的。如果dnsmasq挂了,DHCP肯定也跟着瘫痪,设备自然就拿不到IP地址了。

这时候,我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。上周是个特殊时期,我记得境外DoH服务被封了。当时我还不知道这事,网络出了问题后瞎折腾了一通,把openclash的模式从redir改成了fake-ip。会不会就是这个改动惹的祸?我赶紧打开openclash设置,把模式改回了redir,保存后重启了一下网络。结果,网络立刻就恢复了,设备也能正常获取IP地址了。

看到网络恢复的那一刻,我长舒了一口气,心想这下总算没事了。但转念一想,这件事让我对R2S的稳定性彻底失去了信心。


根本原因的探究:R2S让我又爱又恨

虽然问题暂时解决了,但这次经历让我开始认真反思R2S作为主路由的表现。说实话,我对它的稳定性早就有点不满了。这台小设备动不动就拨不上号,有时候SD卡接触不良,重启后甚至连系统都进不去。我在家的时候还好,能自己动手修修补补。可我在学校的时候怎么办?要是网络又断了,我根本没法一步步教爸妈怎么修软路由,想想就头大。

其实,当初我选择让R2S当主路由,是觉得它有两个全双工千兆网口,性能应该很强,能充分发挥家里的网络潜力。可现实却狠狠打了我一巴掌。我发现,开启openclash后,R2S的性能顶多只能跑到500Mbps。虽然对普通用户来说这已经够用了,但对我来说,它的稳定性问题才是致命伤。

我在网上查了查,发现不少人也有类似的困扰。R2S虽然功能强大,配置灵活,但硬件毕竟有限,跑主路由确实有点吃力。我开始琢磨,要不要换个思路,把它从主路由改成旁路由。这样,主路由的角色交给家里的硬路由,R2S只负责一些特定功能,比如科学上网,既能发挥它的优势,又能让网络更稳定。


改成旁路由的决定:鱼和熊掌兼得

思来想去,我觉得把R2S改成旁路由是个不错的主意。硬路由拨号上网,稳定性有保障;R2S做旁路由,负责科学上网这些灵活性高的任务,两者分工合作,互不干扰。我越想越觉得可行,干脆周末就动手干。

我先在网上找了些教程,了解了一下改旁路由的基本思路。大概就是要把软路由的IP地址设置成跟主路由一个网段,关掉软路由的DHCP服务,然后手动指定哪些设备走软路由。这样,主路由负责基础网络,软路由只服务特定设备,完美解决问题。

下定决心后,我开始着手操作。这次折腾,不光是为了解决问题,也让我对家里的网络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

具体操作步骤:一步步变身旁路由

接下来,我详细说说我是怎么把R2S改成旁路由的。整个过程不算复杂,但需要细心,下面是我的操作记录。

第一步:调整软路由的IP地址

我家里的硬路由IP是192.168.2.1,所以我决定把R2S的IP改成192.168.2.10,这样它们就在同一个网段里。我登录到R2S后台,找到“网络”设置,把IPv4地址改成了192.168.2.10。

然后我检查了一下子网掩码,发现默认是255.255.255.0,跟硬路由一样,就没动。最后,我把网关地址和DNS地址都设成了192.168.2.1,也就是硬路由的IP。设置完保存后,R2S重启了一下,确认能正常连上主路由。

第二步:关闭软路由的DHCP服务

既然硬路由会负责分配IP,R2S就不需要再开DHCP服务了。我在R2S的“接口设置”里,找到LAN口的选项,直接勾选了“忽略接口”,把DHCP服务器关掉。保存后,R2S就不再自己分配IP了,完全依赖主路由。

第三步:连接软路由和主路由

硬件连接很简单,我拿了根网线,把R2S的LAN口插到硬路由的LAN口上。这样,R2S就成了硬路由的一个子设备,网络结构清晰明了。

第四步:检查硬路由设置

之前我把硬路由当AP用过,这次改回主路由模式,其实设置基本不用动。DHCP服务是默认开启的,IP池范围也没问题,我就保持原样,直接让它负责拨号上网。

第五步:手动指定设备走软路由

我不想让所有设备都走R2S,毕竟大部分设备用不上科学上网。所以我选了个非全局旁路由的方案:哪台设备需要走软路由,就手动把它的网关改成R2S的IP,也就是192.168.2.10。比如我和我家长的电脑需要科学上网,我就把电脑的网关改成了192.168.2.10,其他设备还是走硬路由的192.168.2.1。

设置完后,我试了试,电脑能正常通过R2S上网,其他设备则直接走硬路由,互不影响。到此为止,R2S成功从主路由变成了旁路由!


心得体会:稳定压倒一切

这次折腾让我深刻体会到,网络设备的稳定性有多重要。R2S作为软路由,功能确实强大,openclash这些玩法也很吸引人,但它的硬件短板让我吃了不少苦头。尤其是在家庭网络里,稳定比什么都重要,哪怕牺牲点性能也值得。

改成旁路由后,我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。硬路由负责拨号和基础网络,R2S专注科学上网,各司其职,家里网络再也没出过大乱子。而且这种方案还很灵活,想让哪个设备走软路由,改一下网关就行,操作起来一点不麻烦。

回想这一路的波折,从周一早上的手忙脚乱,到周六的抽丝剥茧,再到最后的改动方案,我觉得自己也成长了不少。对网络设备的理解更深了,也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。希望我的经历能给你们一些参考,尤其是那些也在纠结软路由的朋友们。

You may also like